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關于印發工程造價改革工作方案的通知》(建辦標〔2020〕38號)后,工程造價領域將迎來新一輪重大變革。最高投標限價按定額計價將取消,造價咨詢企業面臨巨大機遇。鑒于此,造價咨詢企業應當充分明晰市場規則,適應數字技術的發展要求,適應未來建設的產業變革要求,按照新商業模式的發展理念,提升咨詢的效率與咨詢的價值。
0 引言
2020年7月24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辦公廳下發了《關于印發工程造價改革工作方案的通知》(以下簡稱為《通知》),《通知》中提到目前存在造價信息服務水平不高,造價形成機制不夠科學等問題,要建立更加科學合理的計量和計價規則,取消最高投標限價按定額計價的規定,逐步停止發布預算定額,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術為概預算編制提供依據等。《通知》高屋建瓴地擊中了目前工程造價工作問題的要害,同時也指明了解決問題的方向,可謂字字珠璣,值得每一個造價從業者反復研讀、細細品味、深切思考。
1 取消最高投標限價按定額計價的改革
1.1 只按定額計價不完全反映新工藝
任何市場都是動態發展的,建筑市場也不例外,而預算定額每5年調整一次,跟不上市場變化的節奏,也不能完全反映平均先進施工水平。同時,在政府投資項目的招標控制價編制、結算審核及工程審計活動中都強制使用預算定額的做法,也打擊了施工企業積累自己的施工定額數據的積極性和改革創新的動力。如在橋梁的蓋梁施工時,有先進經驗的施工企業早就在采用“抱箍法”或“穿心棒法”工藝,此兩種工藝除了施工快節約工期外,重點是克服了滿堂支架法受橋下場地條件限制的弱點,無須平整硬化支架基礎,可跨河流、山谷、軟弱土及淤泥沼澤作業。但由于預算定額中只有滿堂支架,無“抱箍法”和“穿心棒法”定額,導致控制價編制、結算審計都參考滿堂支架定額,而施工企業若采用“抱箍法”或“穿心棒法”投標,又容易造成不平衡報價。若施工過程中若采用了“抱箍法”或“穿心棒法”,由于沒有對應的預算定額這個“法定參考”,為避免審計質疑,多數情況下建設方及全過程咨詢方會盡量壓低價格,與施工方遲遲不能達成一致,這事實上打擊了施工企業改革創新,發展新工藝,提高施工水平的動力。
1.2 只按定額計價不能完全反映供求關系
市場價格是受供求關系影響,由供求關系驅動而上下波動的,而預算定額考慮了人、才、機、管理費、規費、利潤及稅金等,卻無法考慮供求關系因素。一種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剛出現時,由于掌握的企業很少,市場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由賣方掌握定價權,其價格是由利潤主導的,而非實際成本。隨著時間的推移,在利潤的吸引下,會有越來越多企業加入進來,市場逐漸趨于平衡,過渡到買方市場,此時價格才逐漸接近于人、才、機、管理費、規費、利潤及稅金之和。在市場趨于平衡的過程中價格是動態變化的,而5年調整一次的預算定額無法匹配這種變化,如建設海綿城市用的透水混凝土材料及工藝,其價格的變化即印證了上述的過程。
1.3 只按定額計價不利于造價數據積累
預算定額是經過平均、綜合、標準化和結構化的工程數據,它好用、權威,已在我國實行多年,在使用過程中逐漸使招標人、投標人、造價咨詢人、財政評審單位、審計單位等形成了一種惰性依賴,都將預算定額作為“法定標準”使用,缺乏編制計價依據的動力,進而弱化了對市場調查的能力以及積累真實造價數據的動力,也弱化了對真實成本信息的需要。我國清單招標模式已實行多年,目的是體現差別,吸引真正有實力的施工企業參與競爭,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清單價仍是由預算定額組成的,沒有跳出預算定額的框架。
常言道不破不立,是故國家頂層設計者才提出了“取消最高投標限價按定額計價的規定,逐步停止發布預算定額”的方案,改革已勢在必行。
2 改革給造價咨詢企業帶來的機遇
取消預算定額后,無論是建設方、施工方還是咨詢方都失去了組價來源和依據,一切根據清單自定價格,這就需要各參與方有很強的數據積累和分析能力,但目前多數企業還做不到,或者說短時間內無法做到。而造價咨詢企業突出的優勢就是有大量工程的控制價、變更、簽證及結算數據,可以經過分析和整理,延伸服務范圍,為施工企業提供建立企業定額及投標分析服務,為建設方提供投資估算服務等。
在未來的咨詢企業競爭中,數據和算力將是核心競爭力。造價咨詢企業本質上是提供數據服務的企業,造價咨詢企業編制的清單、控制價、結算報告、審計報告等都是數據,此次改革方案中提到的“概算定額、估算指標、造價指標指數”不會憑空產生,其必然是大量已完工程數據經提煉萃取后得出的結果。今后數據將成為造價咨詢企業的寶貴財富,取消預算定額后,造價市場的準入門檻將大幅提高,以往那種用軟件套套定額就能完成一個項目的情形將不復存在。大型實力強的咨詢企業由于有前期大量工程項目的積累,數據量豐富,將能很快適應市場的需要,并能進一步發展壯大。而小型的、成立不久的咨詢企業由于承攬業務量有限,其數據積累必然不足,恐較難為建設方、施工方等提供滿足需要的服務,將越走越難。是故,保護好自己的數據,構建企業數據庫是目前咨詢企業的當務之急。
未來在無定額可依的情況下,造價人員必須深入了解施工工藝、材料構成、機械種類、工作效率及工序銜接、人員配置等,積極主動掌握市場價格動態,并將各類信息及時輸入企業數據平臺,供共享共用。未來的造價咨詢企業,計算速度也必須大幅度提升。以園林綠化工程中的栽植喬木為例,數據庫中應包含喬木名稱,各種胸徑不同產地對應的價格,不同養護期對應的費用,喬木的分類(常綠喬木或落葉喬木),喬木運輸費用等信息,造價人員只需選中綠化平面圖,數據平臺即可自動實現去除重復、統計工程量、根據喬木規格產地及養護期限等自動迅速形成清單單價并匯總費用。這在以往需要一個造價人員工作一至兩天,但在數據平臺上只需幾秒鐘即可完成。未來咨詢企業將能通過人工智能技術輕松實現快速算量、智能組價,實現工期、資源配置等與造價結果動態關聯,實現建設項目的全生命周期價值服務,未來我們造價人員的絕大多數基礎工作將被人工智能降維或取代。是故,此次改革也是咨詢企業提升自身數字化建設的好機會,未來經過數字化洗禮的咨詢企業將如鳳凰涅槃一樣浴火重生,而不重視數字化建設的企業將逐漸落伍,直至最后被淘汰。
3 造價咨詢企業面對改革應采取的對策建議
3.1 盤活現有的工程數據
改革方案中提到了“存在造價信息服務水平不高,造價形成機制不夠科學等問題”,目前咨詢企業雖有大量已完工程的數據,但多數是在自己的檔案室里封存,亦或在自己的OA辦公系統里以各種數據格式存儲,各個項目彼此隔離,未經分析、整理、提煉,形成的是一個個“死數據”,十分不利于未來的使用。項目數據必須經過分類,建立關聯性,建立動態的數據庫,并融入新項目的內容,結合市場變化,在此基礎上不斷更新,方可形成有競爭力的“活數據”。因此,造價咨詢企業應安排專業人員對以往工程數據進行歸類整理,錄入企業數據庫,分析變量與不變量的關系,將數據之間建立起關聯性,盤活這些封存起來的無生命力的數據,使之成為企業真正的財富。
3.2 培訓一線員工的數據采集能力,規范數據采集格式
目前,咨詢企業幾乎都在承接全過程造價控制業務,企業派往工程一線員工的工作大多都是收方和算量,對各種工序的人、材、機耗量少有留意,預算定額究竟與現場實際吻合度如何,幾乎沒有真正去驗證過。若改革后預算定額取消,則需要咨詢企業收集現場一手的資料來測算清單單價,故應該逐漸教會一線員工采集數據的能力,告訴他們應該記錄什么,采集什么,并適時上傳到公司數據采集系統上。以灌注樁基混凝土工序為例,應記錄樁長、樁徑,灌注前調整導管的時長、人工數量及吊裝機械的規格和時長,樁基灌注開始時間、結束時間、灌注操作工人數量、記錄數據人員數量、吊機臺班時間、混凝土運輸車配置數量、運輸車的運輸方量、灌注結束后導管的拆卸沖洗時長、配備的水泵規格型號、水泵工作時長,可能的情況下需咨詢工人工資水平、機械臺班單價、包月租賃單價、單價里是否包含操作工人的工資等,還要將每一個數據的格式向相關員工進行培訓,以便建立有效的數據庫。當然,一線員工工作量增加的同時,要考慮根據采集數據數量和質量對其給予獎勵。
3.3 提升員工的數據處理能力和綜合能力
以后咨詢單位的造價從業人員,僅僅會“建模算量套定額”已經不滿足需要了。新的技能要求應運而生,市場詢價能力、市場化組價能力、數據分析能力、成本分析能力、信息技術能力、為業主創造價值的能力等,都是今后合格造價工程師必須具備的綜合能力。工程造價專業人員還應該清楚業主要求、了解工程的動態、熟悉施工方案、了解施工流程、掌握價格基本要素市場行情,熟練使用數據庫。而目前的現狀是造價咨詢企業員工的造價專業知識都比較過硬,數據處理能力卻不足。以簡單的Excel使用來說,基本上都把它當做一個計算加減乘除和匯總的工具,若稍微復雜點要用IF函數編個公式,就能難倒一批人,能使用數據透視表功能的很少見,而掌握終極解決工具VBA技術的更是少而又少。在數據庫運用上,能使用Access數據庫的幾乎見不到,更無需提MySQL、Oracle、SQL Server數據庫,因為這已完全超出了造價專業的范疇。在打造企業數字化工程時,多數企業家想到的是外包給專業的計算機團隊,由他們為公司打造一個系統,就像打造公司的OA系統一樣,然后就認為完成了數字化建設,可以一勞永逸了。但這些專業計算機團隊對造價專業并不了解,就算是有前期的需求調查,也不能應對變化不斷的造價需求,尤其是在應對數據分析整理提煉時,更是需要專業的造價知識,因而需求調查解決不了根本問題。與其這樣,不如培養員工的計算機能力,打造復合型人才,讓員工理解新技術,與新技術協調互通,讓新技術轉化為員工的能力,這樣企業將更有競爭力。
3.4 把握造價數據形成機制變革窗口期,以科技賦能保障業務發展
本次工程造價改革將推進工程造價工作逐步由政府主導轉變為市場主導、政府監管。隨著工程造價數據信息的獲取和積累對企業競爭力的影響越來越大,工程造價行業也將呈現“數據為王”的發展態勢。在當前造價數據形成機制變革的關鍵階段,業內企業對于數據的有效獲取和積累已經迫在眉睫[1]。有實力的工程造價咨詢企業應該把握窗口期,運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盡快建立和完善企業數據庫,沉淀數據資產,將先進的信息技術融入到造價咨詢服務中,讓造價咨詢成為一門真正的“科技”,而不是一門“生計”,讓造價人員真正起到委托方參謀的作用,而不是淪為委托方的造價“苦力”。
4 結語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改革方案已如明燈一樣為咨詢企業指明了奮斗方向,未來的造價咨詢將更接近市場化,競爭也將更公平和自由。故咨詢企業應當加快推進先進技術導入工程造價活動的變革,讓造價業務水平能向前跨一大步。改革方案的提出猶如發起了前進的號角,風起正是揚帆時,造價咨詢企業應順勢而為、銳意進取、勇于創新、做改革的健將,奪取新的高峰,待來日看萬面鼓聲中,弄潮兒向濤頭立。